撰文──洪淑菁


 


塑化劑風波吵得沸沸揚揚,但可別以為經口攝取的塑化劑只有來自被惡意添加的食物,致力環保議題的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表示,包裝物的污染或是餐具也可能污染食物。以引起風波的塑化劑為例,在食物處理的過程就有可能發生。


 


PVC保鮮膜 遇油、遇熱都釋塑化劑


 


PVC保鮮膜是最大的危險殺手。謝和霖指出,PVC的保鮮膜含有高劑量的塑化劑,只要遇到油脂即會釋出,若再加上高溫,會有加乘作用。喜宴上常會有雞湯,熱湯上桌時會先覆蓋一層保鮮膜,因油脂加上高溫,上桌時常可看到保鮮膜都已溶進湯裡,這時保鮮膜的塑化劑即已釋出。


 


為了搶攻便當市場,不少大賣場開始販售便當,業者會先使用保鮮膜包覆外帶便當,或是將烹調好的食物在分裝前,先用保鮮膜封存,油脂與熱的組合,同樣會加重塑化劑溶出的程度。


 


謝和霖直言,保鮮膜有很多材質,但商業用保鮮膜因考慮到價格,很容易使用價格較便宜的PVC保鮮膜。


 


除了價格外,PVC保鮮膜的自黏性也是廣受商家喜愛的原因,餐飲店常會使用保麗龍托盤,因PE保鮮膜無法黏住保麗龍,必須加用膠帶黏貼,但PVC保鮮膜卻有自黏性,可以包覆保麗龍餐具,減少包裝的時間。


 


除了保鮮膜危機重重之外,在自助餐廳中,服務人員會帶著手套,PVC手套也含有塑化劑,用手套接觸食物的過程中,所含的塑化劑即可能污染食物。


 


保鮮膜包覆保麗龍餐具、喜宴保鮮膜包覆熱湯。


 


免洗筷含二氧化硫 氣喘患者易過敏


 


保鮮膜的使用充滿疑慮,免洗筷更是被嚴重垢病的外食餐具之一。消基會在多次檢驗中,曾檢出免洗筷含有過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這種亞硫酸鹽類是漂白劑的一種,可抑制微生物生長主婦聯盟消費品質委員會委員陳修玲表示,免洗筷採用亞硫酸鹽先行處理,主要是避免筷子發霉,變黑,畢竟如果筷子黑黑的,消費者也不想用。


 


攝取亞硫酸鹽後,在人體會轉變為硫酸鹽,雖然可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但有些人會對亞硫酸鹽過敏,尤其是氣喘患者,一旦攝取過多的亞硫酸鹽可能造成呼吸困難、腹瀉和嘔吐等症狀。


 


如果必須使用免洗筷,最好避免使用太白的筷子,以免有過度漂白之虞。謝和霖表示,很多民眾擔心二氧化硫殘留,使用前會先用水沖洗,雖然二氧化硫可溶於水中,但究竟可以達到多少效果有待商榷。


 


由於免洗筷問題多多,很多民眾開始養成自備環保筷的習慣,但陳修玲建議,除了自備環保筷外,湯匙最好也自己帶,因為坊間餐飲店提供的湯匙不是塑膠製的非免洗湯匙,就是白色的免洗湯匙,但湯匙還是不鏽鋼材質最理想。


 


以環境保護的立場,免洗餐具都是浪費資源的作法。即使紙類餐盤、便當合可以回收,卻也得耗水清洗;PVC保鮮膜丟棄後送到焚化場燃燒,還會產生戴奧辛。不論從環保或是自身的安全出發,自備餐具是最理想的方法。


 


美耐皿安全有虞 勿加熱、避選鮮豔色


 


除了少用外面的餐具外,民眾自行選購食品容器也要特別注意。對於有小朋友的家庭來說,不會摔破的美耐皿餐具相當適用,但陳修玲提醒,美耐皿是塑膠製品,由三聚氰胺與甲醛合成,國外已經開始檢討這類材質是否有安全的疑慮,且因無法回收再利用,對於環境有不良的影響。


 


除了環保的考慮外,美耐皿材質的餐具也不耐熱,陳修玲強調,很多家長即使沒有將美耐皿餐具用於微波加熱,或是直接盛熱湯,但即使擺放炸雞等熱食,還是會釋出化學物質,對長期使用該類餐具的小朋友有不良的影響。攝取過量的三聚氰胺會有膀胱結石、腎結石等可能性。


 


除了材質之外,色料也是一個問題,謝和霖建議,選購餐具時最好避免顏色太過鮮豔的產品,可降低含有重金屬的機率。


 


保鮮盒裝冷食 熱食以不鏽鋼、瓷器為佳


 


小朋友愛用美耐皿,而家庭主婦則依賴保鮮盒來處理廚房的大小食材,且因其不滲漏的特性,再加上標榜可以用於微波的訴求,還成為上班族的便當容器。市售用於微波的便當盒材質多是PP(聚丙烯)與PC(聚碳酸酯),兩者可以耐受的溫度可達120℃。


 


即使可耐高溫,但臺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卻提醒民眾,最好還是不要以塑膠材質的保鮮盒來微波,因為油脂加熱後,溫度很容易超過耐熱溫度。很多消費者對材質標示並不清楚,陳修玲建議,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塑膠製的保鮮容器只用於放置沙拉或是水果等冷食,需要加熱的食物最好還是回到傳統用的不鏽鋼材質便當盒,或是瓷器等容器。


 


台大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吳焜裕表示,塑膠容器含有塑化劑,由於塑化劑為脂溶性材質,只要遇油即會釋出,「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即公告塑膠食品容器、食品包裝塑料的DEHP溶出限量為一點五PPM以下。


 


 


 


25號塑膠 才可耐熱100


 


許多礦泉水、茶飲料等瓶子上會有材質標示,陳修玲說,瓶身上會標上17幾種材質編號(見塑膠材質表)。其中,25號材質可耐熱100℃,使用上較安全,134號材質只可耐熱60


 


此外,許多人外出習慣攜帶「隨行杯」或「運動水壺」去運動或上班時裝盛飲用水或熱茶、咖啡等,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塑膠材質的運動水壺或隨行杯,只能裝冷水,不可裝熱飲;建議最好選擇不鏽鋼材質的隨行杯(也是保溫杯)可耐高溫,但杯蓋多是塑膠或矽膠材質,因此買回使用前應先沖泡熱水倒置四、五次後,塑化劑應已溶出後再使用。


 


餐具先擦再洗 天然洗劑為佳


 


養成自備餐具的好習慣,不但吃的安心也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但餐具回家後要記得清洗,清洗時採用的清潔方式也得注意,以免反倒吃進去一堆化學製劑。


擔心化學殘留,愈來愈多人改用苦茶籽粉、黃豆粉或是綠豆粉等天然清潔用品,謝和霖解釋,不論是天然或是化學清潔用品,都是靠界面活性劑來清除油污,苦茶仔粉等天然清潔用品都含有植物鹼,植物鹼遇油後,即形成界面活性劑,可溶於水中。


 


陳修玲指出,有些人反應,用苦茶籽粉之類的天然清潔用品,因其強鹼的特性,容易傷皮膚,或是泡水後會發臭,但以她自己的經驗倒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且如果先用紙擦拭,只要少量使用,用水一沖就可很乾淨,不致於有塞水管的疑慮。


 


使用清潔劑最好以天然製劑取代化學產品,甚至可以完全不用清潔劑即達到清潔的效果。餐具使用後,只要先以紙擦拭餐具,再用熱水清洗即可或是泡肥皂水後再沖洗,還可直接利用燙青菜後的熱水來清潔碗盤。此外,水果皮也有清潔油污的效果,切除的水果皮不要急著丟棄。


 


若非得選用人工清潔劑,陳修玲主張,最簡單的選購原則就是拒絕標榜「抗菌兩個字的產品。


 


塑化劑風波讓食品安全再度亮起紅燈,直接攝取含有毒素的食物固然恐怖,但餐具因直接接觸食物,也很容易污染食物,民眾千萬別小看餐具,甚至任何與食物接觸的用品都可能污染食物,影響民眾食用安全。


 


 


 


塑膠材質17號 耐熱度不同


 




















































編號



材質



成分



常見容器



耐熱溫度(℃)



1



PET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礦泉水、飲料瓶



6085



2



HDPE



高密度聚乙烯



奶瓶、厚塑膠袋



90110



3



PVC



聚氯乙烯



水管、雨衣、塑膠杯



6080



4



LDPE



低密度聚乙烯



薄塑膠袋



7090



5



PP



聚丙烯



豆漿瓶、微波容器



100140



6



PS



聚苯乙烯



保麗龍、養樂多瓶



7090



7



OTHER


PC


PLA



其他:


聚碳酸脂


聚乳酸



PC:運動水壺、奶瓶、水杯


PLA:餐飲店冷飲杯、冰品杯、沙拉盒



PC120130


PLA:約50



 


 


塑膠餐具毒性比一比


 




























材質



常見餐具



毒性



聚丙烯(PP



保鮮盒



重金屬染料



聚乙烯(PE



保鮮膜



塑化劑



聚苯乙烯(PS



保麗龍



致癌物



美耐皿



餐具



三聚氰胺、甲醛



聚碳酸酯(PC



奶瓶、水壺



雙酚A



 


 


餐墊紙有螢光劑 別拿餐巾紙擦嘴


 


除了餐具外,用餐時使用的紙品也可能暗藏危機,消基會曾在超商的熱狗盒和速食店、火鍋店的餐墊紙檢出含有螢光增白劑,很多人習慣將薯條倒到餐墊上再取用,最好要避免。


 


使用餐巾紙或是濕紙巾宜避免直接擦拭嘴巴,降低直接經口攝取的機率。有些人使用自備的餐具後,會先以餐巾紙擦拭乾淨,回家後也要記得用清水沖洗,減少殘留的化學藥劑。


 


除了餐巾紙、咖啡濾紙等紙製餐具與濕紙巾,甚至保養品或衣服等紡織品都可能用到螢光劑。師大化學所教授吳家誠表示,要檢測出產品是否含有螢光劑,除了較高規格的紫外光掃描儀外,坊間的驗鈔筆也可用來檢測,或是在家中裝置紫外線光燈管來測試,如果照射出來的是藍光,代表中含有螢光劑。此外,有些實驗室也接受付費檢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egfriedherr 的頭像
    Siegfriedherr

    Hello, welcome to Siegfried' blog!

    Siegfriedhe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