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壓力過大
根據研究顯示,心理因素會影響生理現象。精神壓力過大時,耗氧量增加是靜止時的2~3倍以上,如果供氧情況不足,就會影響生理機能的正常運作。
2.不好的飲食偏好
各種現代化速食、冷凍食品充斥,不知節制地過食,都造成內臟過量的負擔,使體內產生各種有害物質。體內為了排泄這些有害物質,需要大量的氧氣。加上每天不知不覺中吸收合成色素、人工防腐劑、合成調味料等,也需大量的氧氣來中和,因此更加重肝臟及胃的負擔。
此外,現代人喜歡吃重鹹、重甜的食物,這些加工食物都含有氫離子、乳酸、脂肪等不利人體消化吸收的成分,這一類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增加身體的耗氧量,如果攝取過量會造成身體缺氧,甚至形成大量的自由基。
3.環境污染、高壓工作
長期在封閉的空調空間裡工作,通風不良,氧的供給量自然不足。加上競爭激烈,工作時數及壓力大增,影響了多數人生理正常機能,進而造成身體缺氧。
4.缺少運動
長期缺少運動,心肺功能會慢慢下降,使得人體內的氧氣吸收減少,而造成缺氧。
5.大氣中的含氧量減少
因森林生態被嚴重破壞,破壞氧氣來源,供氧機制不足。
6.身體生病、創傷和感染
人體生病、受傷,正常的生理機能受到阻礙,進而使氧氣的供應受到影響。
7.老化造成體內含氧量下降
人體老化後,吸收氧氣的功能也會跟著鈍化,造成氧的吸收效率下降。
身體發出的缺氧訊息
人體血液中一旦沒有足夠的氧進入,細胞與各個器官會有不同的反應,以下症狀正是身體發出的缺氧訊息。
1.打哈欠
打哈欠是人人都有的經驗,通常是在睡眠不足、身體疲累、空氣不流通等狀況下產生。當身體的氧氣不足達到一定程度,身體自然會將訊息傳到腦部,再通知肺部:該深呼吸了,這就是打哈欠的原因。此外,睡眠不足時,腦部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因此需要更多的氧氣來清理腦部,這時也會不由自主地打哈欠。
2.頭昏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腦部的血流量占心臟輸出量的15%,耗氧量更是總耗氧量的23%,其中以大腦皮質及小腦灰質耗氧最多。耗氧越多的組織對氧的依賴性越大,如果腦部供氧量不足,必定會影響腦部正常運作,在缺氧較輕微時,腦部運作會有初步的障礙,產生頭昏、思考力、記憶力受到影響。
3.胸悶
心臟是循環的中樞,一旦氧氣供應不足,就會產生心肌缺氧。典型的症狀是在胸部下方有類似重物的壓迫感,或者也可能只有輕微的胸悶。
4.打鼾
打鼾最主要的原因是鼻子、咽喉等氣道不正常,阻礙空氣的流通,為了要有足夠的空氣,就得使力吸氣,咽喉部位因空氣流動造成震動,就是打鼾聲。因氣道有所阻礙,氣流不順,肺部所能得到的氧氣不足,長期下來會造成缺氧現象。
5.過敏
根據調查顯示,過敏人數有逐年向上攀升的趨勢。氧研究權威溫特.漢力克斯(Wendell Hendricks)博士研究缺氧與過敏的關係,下了這樣的結論:「過敏的真正原因就是,身體裡氧化作用的進行被減退下來,而引起對外來侵入物質(過敏原)產生敏感,只有當氧化作用機轉,再回到原有的高效率狀態,敏感才能被排除。」因此,如果有過敏現象,身體是否缺氧應該列入檢查之一,應可以更容易找出過敏原。
6.疼痛
醫學院學生必讀的《醫用生理教科書》(Textbook on Medical Physiology)作者醫學博士亞瑟.蓋頓(Arthur C. Guyton)在書中寫道:「所有慢性疼痛,病痛皆導因於缺少正常細胞生理用量之養份所致。」此外,《Townsend Letter for Doctors》報告亦指出:「遭遇部分缺氧的細胞會發出微微的痛信號……。」
研究顯示一旦細胞缺氧,將會造成細胞缺乏「三磷酸腺 」,因而改變細胞在血流與細胞周圍液體內的鈉鉀平衡。此一化學變化也改變及減弱了細胞和血流內的「電場」,電場一改變,礦物質就開始流出到細胞周圍,體液和血流會開始發生「礦物質沉積」,如沉積在關節就會發生關節炎,在眼睛就產生白內障,在動脈就產生動脈硬化,在肌肉則會發生肌肉痙攣或反應遲緩。
7.膚色暗沉
醫界已經確認皮膚老化,諸如老人斑、黑斑、皺紋等產生,是因為種種原因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進入到皮膚的氧氣量漸漸減少,以致造成皮膚組織處在缺氧的狀態下而造成膚色暗沉,缺乏光澤。
8.高血壓
除了心血管疾病或不明原因造成的高血壓,部分高血壓的發生與缺氧有關。當身體組織因缺氧而造成能量短缺時,身體的反應是設法增加血液的供應量,此時心臟就必須加強其推力,讓血流量變大,如此會造成一時性的高血壓。
9.水腫
從生理上的機轉來看,水腫與缺氧是相互影響的。比如,細胞在缺氧時,會造成細胞的電解質不平衡,而細胞內的鈉離子增加時,會讓較多的水分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水腫,而細胞水腫後,又會壓迫它周圍的微血管,造成微血管的循環不良,又進一步造成缺氧。
10.注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
腦是人體最敏感的器官,它的功能全靠氧的充分供應維持運作。一旦腦組織缺氧後,腦血管會起代償作用,擴張腦血管來增加腦組織的血流量。腦血管擴張後,會使腦容量體積增大,腦組織增大後,受到顱骨的壓迫,因而出現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等現象,而顱內壓力升高後,又造成腦血流量不足,加重缺氧現象,形成惡性循環。
進行補氧運動時,需把握以下3大原則:
原則一:
經常性、持續性。運動要有計畫進行,不可一天打魚,三天曬網,也不能間斷過久,間斷太久跟不運動沒什麼兩樣。
原則二:
由輕度到適度循序漸進。剛開始時從輕度的運動開始做起,讓身體慢慢適應運動狀態,一段時間後,再適度增加運動量,延長運動時間,直到最適合自身狀況的運動量即可,
適度運動的標準如下:
◆運動間隔在3天以下。
◆每次運動在30分鐘以上,但也不宜過長,可參考下列項目來調整。
◆心跳次數達平常的1.5倍以上,2倍以下。(年長者1.5倍即可,年輕人可達2倍並無妨)
◆每次運動至少到達出汗程度、有口渴的感覺。
◆運動後沒有無法承受的疲勞感,以致無法進行下一次的運動。
原則三:
量力而為,不可逞強。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依年齡及健康狀況,需要的運動量及適合的運動都不同。例如:帶病的人和無病痛的人,年輕人與老年人,都要有不同的運動方式,運動時間也要適度,過短沒有效果,過長則反而傷身。
根據研究顯示,心理因素會影響生理現象。精神壓力過大時,耗氧量增加是靜止時的2~3倍以上,如果供氧情況不足,就會影響生理機能的正常運作。
2.不好的飲食偏好
各種現代化速食、冷凍食品充斥,不知節制地過食,都造成內臟過量的負擔,使體內產生各種有害物質。體內為了排泄這些有害物質,需要大量的氧氣。加上每天不知不覺中吸收合成色素、人工防腐劑、合成調味料等,也需大量的氧氣來中和,因此更加重肝臟及胃的負擔。
此外,現代人喜歡吃重鹹、重甜的食物,這些加工食物都含有氫離子、乳酸、脂肪等不利人體消化吸收的成分,這一類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增加身體的耗氧量,如果攝取過量會造成身體缺氧,甚至形成大量的自由基。
3.環境污染、高壓工作
長期在封閉的空調空間裡工作,通風不良,氧的供給量自然不足。加上競爭激烈,工作時數及壓力大增,影響了多數人生理正常機能,進而造成身體缺氧。
4.缺少運動
長期缺少運動,心肺功能會慢慢下降,使得人體內的氧氣吸收減少,而造成缺氧。
5.大氣中的含氧量減少
因森林生態被嚴重破壞,破壞氧氣來源,供氧機制不足。
6.身體生病、創傷和感染
人體生病、受傷,正常的生理機能受到阻礙,進而使氧氣的供應受到影響。
7.老化造成體內含氧量下降
人體老化後,吸收氧氣的功能也會跟著鈍化,造成氧的吸收效率下降。
身體發出的缺氧訊息
人體血液中一旦沒有足夠的氧進入,細胞與各個器官會有不同的反應,以下症狀正是身體發出的缺氧訊息。
1.打哈欠
打哈欠是人人都有的經驗,通常是在睡眠不足、身體疲累、空氣不流通等狀況下產生。當身體的氧氣不足達到一定程度,身體自然會將訊息傳到腦部,再通知肺部:該深呼吸了,這就是打哈欠的原因。此外,睡眠不足時,腦部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因此需要更多的氧氣來清理腦部,這時也會不由自主地打哈欠。
2.頭昏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腦部的血流量占心臟輸出量的15%,耗氧量更是總耗氧量的23%,其中以大腦皮質及小腦灰質耗氧最多。耗氧越多的組織對氧的依賴性越大,如果腦部供氧量不足,必定會影響腦部正常運作,在缺氧較輕微時,腦部運作會有初步的障礙,產生頭昏、思考力、記憶力受到影響。
3.胸悶
心臟是循環的中樞,一旦氧氣供應不足,就會產生心肌缺氧。典型的症狀是在胸部下方有類似重物的壓迫感,或者也可能只有輕微的胸悶。
4.打鼾
打鼾最主要的原因是鼻子、咽喉等氣道不正常,阻礙空氣的流通,為了要有足夠的空氣,就得使力吸氣,咽喉部位因空氣流動造成震動,就是打鼾聲。因氣道有所阻礙,氣流不順,肺部所能得到的氧氣不足,長期下來會造成缺氧現象。
5.過敏
根據調查顯示,過敏人數有逐年向上攀升的趨勢。氧研究權威溫特.漢力克斯(Wendell Hendricks)博士研究缺氧與過敏的關係,下了這樣的結論:「過敏的真正原因就是,身體裡氧化作用的進行被減退下來,而引起對外來侵入物質(過敏原)產生敏感,只有當氧化作用機轉,再回到原有的高效率狀態,敏感才能被排除。」因此,如果有過敏現象,身體是否缺氧應該列入檢查之一,應可以更容易找出過敏原。
6.疼痛
醫學院學生必讀的《醫用生理教科書》(Textbook on Medical Physiology)作者醫學博士亞瑟.蓋頓(Arthur C. Guyton)在書中寫道:「所有慢性疼痛,病痛皆導因於缺少正常細胞生理用量之養份所致。」此外,《Townsend Letter for Doctors》報告亦指出:「遭遇部分缺氧的細胞會發出微微的痛信號……。」
研究顯示一旦細胞缺氧,將會造成細胞缺乏「三磷酸腺 」,因而改變細胞在血流與細胞周圍液體內的鈉鉀平衡。此一化學變化也改變及減弱了細胞和血流內的「電場」,電場一改變,礦物質就開始流出到細胞周圍,體液和血流會開始發生「礦物質沉積」,如沉積在關節就會發生關節炎,在眼睛就產生白內障,在動脈就產生動脈硬化,在肌肉則會發生肌肉痙攣或反應遲緩。
7.膚色暗沉
醫界已經確認皮膚老化,諸如老人斑、黑斑、皺紋等產生,是因為種種原因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進入到皮膚的氧氣量漸漸減少,以致造成皮膚組織處在缺氧的狀態下而造成膚色暗沉,缺乏光澤。
8.高血壓
除了心血管疾病或不明原因造成的高血壓,部分高血壓的發生與缺氧有關。當身體組織因缺氧而造成能量短缺時,身體的反應是設法增加血液的供應量,此時心臟就必須加強其推力,讓血流量變大,如此會造成一時性的高血壓。
9.水腫
從生理上的機轉來看,水腫與缺氧是相互影響的。比如,細胞在缺氧時,會造成細胞的電解質不平衡,而細胞內的鈉離子增加時,會讓較多的水分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水腫,而細胞水腫後,又會壓迫它周圍的微血管,造成微血管的循環不良,又進一步造成缺氧。
10.注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
腦是人體最敏感的器官,它的功能全靠氧的充分供應維持運作。一旦腦組織缺氧後,腦血管會起代償作用,擴張腦血管來增加腦組織的血流量。腦血管擴張後,會使腦容量體積增大,腦組織增大後,受到顱骨的壓迫,因而出現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等現象,而顱內壓力升高後,又造成腦血流量不足,加重缺氧現象,形成惡性循環。
進行補氧運動時,需把握以下3大原則:
原則一:
經常性、持續性。運動要有計畫進行,不可一天打魚,三天曬網,也不能間斷過久,間斷太久跟不運動沒什麼兩樣。
原則二:
由輕度到適度循序漸進。剛開始時從輕度的運動開始做起,讓身體慢慢適應運動狀態,一段時間後,再適度增加運動量,延長運動時間,直到最適合自身狀況的運動量即可,
適度運動的標準如下:
◆運動間隔在3天以下。
◆每次運動在30分鐘以上,但也不宜過長,可參考下列項目來調整。
◆心跳次數達平常的1.5倍以上,2倍以下。(年長者1.5倍即可,年輕人可達2倍並無妨)
◆每次運動至少到達出汗程度、有口渴的感覺。
◆運動後沒有無法承受的疲勞感,以致無法進行下一次的運動。
原則三:
量力而為,不可逞強。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依年齡及健康狀況,需要的運動量及適合的運動都不同。例如:帶病的人和無病痛的人,年輕人與老年人,都要有不同的運動方式,運動時間也要適度,過短沒有效果,過長則反而傷身。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