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十二經脈是運行氣血的,並相互連貫構成“如環無端”的氣血流注關係。
 
根據實踐經驗,經脈運行氣血最的時間是:肺經15
00~1700,大腸經1700~1900,胃經1900~2100,脾經2100~2300,心經2300~100,小腸經100~300,膀胱經 300~500,腎經500~700,心包經700~900,三焦經900~1100,膽經1100~1300,肝經1300~1500。
 
患者在這段時間內易發病,因氣血運行弱,其相應的臟腑抵抗力也必然弱。如腎陽虛弱的患者,黎明前5
00~700,由於陽氣不足,陰寒又盛,不能蒸發脾陽、脾氣虛弱、升降失調,就常拉肚子,又叫“五更瀉”。又如肺病患者,午後(1500~1700)潮熱、心煩、易怒、喘咳、反復咯血等。
 
因此,在氣血運行弱的時間練功,以促進氣血運行,調動內氣,增強元氣,平衡陰陽,就能防止或減少疾病發作,也利於疾病的治療。
 
又據《
脈度運行考校註所載氣血運行的時間:督脈022~133,任脈134~300,肺經301~407,大腸經408~543,胃經544~817,脾經818~1022,心經1023~1129,小腸經1130~1250,膀胱經1251~1509,腎經1510~1714,心包經1715~1821,三焦經1822~1957,膽經1958~2231,肝經2232~021。
 
上述氣血運行時間即是氣血在經脈中運行最強時間,此時練功能增強氣血運行速度,強盛元氣,沖擊病灶,打通經絡,平衡陰陽,治癒疾病。 
把握住練功方向,方向選得正確就能加快疾病的痊癒,否則,選錯了方向就會影響或加重病情。為什麼呢?
 
中醫學認為:人患疾病的基本原因是“
五氣”造成,即:風、火、濕、燥、寒。“五氣”直接關係到人的“五臟”,即、肺、。“五臟”聯繫著“五行”,即。“五行”御“五位”,即、西、。古代醫學家把人的五臟生理活動的特點與“五行”、“五位”相聯繫,並應用於臨床治療。
 
如肝喜條達(有生發的意思),木有生發的特性,東為太陽初升的地方,象徵萬物甦醒,故以
”為“”;心有溫煦的作用,火有溫熱的特性,太陽升到南方為最熱,故以”為“”;脾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中為中央,象徵調解作用,故以”為“”;肺有肅降作用,金有清肅、收斂的特性,太陽至西方將落,象徵萬物收斂,故以屬“”為“西”;腎有滋養全身的作用,水有滋潤的特性,北屬陰為水,故以”為“”。
 
這樣,古人不僅講明了“五臟”與“五位”的相互關係,也給患者指明了練功的方向,即可根據臟腑病情的虛實,是虛證還是實證,以背對虛,面朝實,就是患者的正確練功方向。
因為背屬陽為收,攝取。如因腎虛所致疾病,即面南背北進行練功,以增強腎氣,達到
()之精以養()藏血上濟於()之熱能以溫()化生水穀以充肺,肺()清肅下行以助水,這樣就達到五臟相互資生的良性循環,身體也就自然康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gfriedhe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