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巴黎18日電) 最新刊出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古生物學家發掘出土的一種小型、草食性、披有原始羽毛的恐龍,較科學家過去所認定,最早帶有羽毛的鳥類祖先還要早得多;同時,鳥類祖先不只源自蜥臀目恐龍,也可能來自鳥臀目恐龍。
這項在中國東北的古生物新發現,是科學上的震撼彈,並更進一步粉碎了一直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觀點:帶羽鳥類與覆鱗爬蟲類分別在兩個不同的演化道路上發展。
這種被名為孔子天宇龍的化石於近10年前挖掘出土,身長大約28公分、生存在2億多年前的的孔子天宇龍,是首次發現比有翅膀的始祖鳥還要古老的帶羽恐龍;始祖鳥一直被認定是最早的帶羽恐龍,生存在大約1億50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
根據「自然」(Nature)科學雜誌刊出的研究報告,帶有羽毛的孔子天宇龍完全脫離固有的鳥類源起理論典範。
所有恐龍在2億多年前分裂為2大支群演化發展。
其中蜥臀目恐龍包括笨重、長頸的蜥腳形亞目恐龍,就好像電影「侏羅紀公園」中能吃到樹頂葉子的腕龍、以及令人望而生畏的暴龍、加上包括始祖鳥在內的所有原始鳥類。
另外則是鳥臀目恐龍,包括三觭龍、劍龍等裝甲亞目、角足亞目恐龍,雖然鳥臀目的名稱有誤導之嫌,但被認為與似鳥物種的發展關係遙遠。
但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研究人員發掘出土的孔子天宇龍,卻明確屬於鳥臀目恐龍。
新發現迫使古生物學家提出一個基本問題:兩大支恐龍演化路徑上都出現帶羽恐龍,是否表示牠們其實來自共同的祖先?
或者這些可能導致現代鳥類繁衍的羽狀附加物,在不同類別恐龍分支中獨立演化,互不相關?
美國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古生物學家魏特摩(Lawrence Witmer)對這項研究報告提出評論表示,這要看孔子天宇龍細絲狀的原始羽毛到底是從皮膚裡層生出,或是長在皮膚表面,換句話說,這些毛狀物是真皮,還是表皮。
魏特摩的評論也同時刊在自然雜誌中。
他指出,如果毛狀物屬於真皮,那將十分有趣,但還不及驚天動地的重要;但如果它們屬於表皮,則意義重大,這表示這種恐龍應該是個毛絨絨的動物。但不巧的是,化石通常無法給予正確答案。
不過,還是有一些線索可尋,孔子天宇龍的細絲毛狀物可能是中空,而不是實心的,這表示它們含有表皮結構。另外,從尾巴根部突起的細毛則非常長,這表示它們附著在皮膚的表層。
魏特摩表示,根本問題還是在於孔子天宇龍到底是羽毛進化主流的一部分,或者為表皮突出物的獨立演化;無論如何,新發現已經使羽毛演化的源起更加令人混淆。(譯者:郭無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