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國寶級「黑手」的製墨師傅


【全臺唯一的手工製墨廠】


           天氣炎熱的夏日午後,三重市街道上的車潮,依舊如往常一般川流不息、井然有序。在三和路三段與龍門路口,有著象徵流行資訊與現代化的「介壽廣場」,這裡的人潮絡繹不絕、熱鬧非凡。然而,全臺灣目前碩果僅存的手工製墨工廠------大有製墨廠,就隱身於介壽廣場斜對面一條不起眼的 六米 巷弄內。


           踏入臺北縣三重市三和路3段47巷13號,兩旁是低矮老舊的房屋,這條長約一百公尺左右的巷弄,站在巷頭就可以一眼望到巷底,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別。卻沒想到,再走幾步路,一股濃濃的墨香迎面襲來,竄入鼻腔裡,讓人感覺一陣清新舒爽,接著聽到一陣陣規律的機器運轉聲響,原來眼前這棟屋簷低矮、鐵捲門半掩半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舊房屋,就是目前全台灣唯一的手工製墨工廠。


       雖然說是手工製墨工廠,其實就是一間約有十 三坪 大小的「個人工作室」,在裡頭忙碌的陳嘉德師傅,就是手工製墨已長達半世紀之久,被尊稱為國寶級「黑手」的製墨師傅。陳師傅還用一張紅紙開玩笑地寫著「陳大師工作室」,貼在工作台的上方,顯得相當醒目,也讓人不覺莞爾。


           今年六十四歲的陳嘉德師傅,開門見山地以台語告訴我:「做這黑啦!」隨即攤開烏黑的雙手,告訴我製墨的種種辛苦。令人驚訝的是,眼前這雙烏黑發亮的手,竟與修理汽、機車的師傅手上的黑不分軒輊,我突然明白,為什麼別人要開玩笑地稱他是國寶級「黑手」。


           這間十 三坪 大的工作室,是陳師傅以每個月七千元的租金向房東承租的,當作目前製墨的小型工廠所在地。說實在,這裡的空間略顯侷促狹小,但是規劃相當完整,既有煮、蒸墨團所需要的鍋、爐設備,也有碾輾墨團的機器,還有放置墨條陰乾的架子,以及工作台等等,外加可容納七、八人的簡便客廳,及一間廁所,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手工製墨甘苦談】


           中華民族製墨的歷史久遠,相傳從西周時期就開始有製墨的相關記載,至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與進步,傳統製墨這項難得的技藝已經逐漸凋零,目前國內還擁有這項傳統技術的師傅,僅剩下被喻為「國寶級製墨大師」的陳嘉德。在台灣就只剩下陳嘉德從事這項「獨門」生意。雖說是「獨門」生意,做起來卻一點也不輕鬆,必須忍受繁複的製作程序和悶熱難耐的環境。


           陳嘉德師傅的小兒子陳俊天,上午從事汽車零件買賣的工作,下午則回到家中幫忙父親製墨、負責送貨及拜訪客戶。六十三年次的他,無奈地告訴我:「從事製墨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夏天,常常熱到受不了。」


           陳嘉德也搖搖頭嘆口氣說:「做這真正累喔!又熱、又累,手又黑,想要做什麼代誌攏沒辦法,現在少年仔家裡卡有錢,經濟卡好,沒人要做這個啦!」陳俊天在一旁點頭說:「雙手弄得這麼黑,要用菜瓜布用力刷才能洗乾淨。」陳俊天四歲大的兒子在一旁看到陳嘉德烏黑的雙手,天真地指著阿公的手說:「你的手黑黑ㄟ。」


           接著,陳俊天從抽屜裡拿出一支長約卅四公分左右,重達三斤的大墨條,告訴我這是一位澳洲的華裔古董商所訂製的,要價六萬元。看著這支寫著「澳洲古道堂鎮堂之寶」的圓形大墨條,粗細均勻且渾圓飽滿,品相相當良好。我感到相當好奇,這麼漂亮的圓墨條究竟是如何做出來的呢?


           他繼續解釋,以前的墨條幾乎都是用模具來製作的,圓墨條的特色在於不使用模具,純粹靠手工搓揉,卻要做成長短一致、而且粗細均勻的外型,困難度相當高。因此手工製作的圓墨條,價格比較貴。因為用模具壓製的墨條比較容易製作,同一個模具可以做出完全一模一樣的墨條;而圓墨條因為是純手工製作,需要具有相當純熟的工夫與經驗,才有辦法作到相同規格(相同粗細與長度)。他還強調,圓墨條要粗細均勻,不能出現兩邊大小頭的情形,相同重量的墨團,做出來的圓墨條長度必須一致。我明白,簡單的幾個要求,卻需要累積多年的經驗,才有辦法做得到。


       我問陳師傅:「要如何才能將整支圓墨條搓揉到粗細一致?」


       陳師傅眉頭輕輕揚起,淡淡地回答:「這要靠幾十年的經驗才有辦法啦!」言語中充滿一種過人的自信與自負。


           中國大陸製墨的技術,早期以福州那邊較出名,現在則是安徽省的「徽墨」相當出名,又稱為「廷珪墨」。安徽省徽州那邊,由於中國大陸的重視,製墨廠較為集中,其中在屯溪市的胡開文墨廠,至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該製墨廠出產的墨,也是以松煙、天然麝香等藥材製成,擁有色澤黑潤、入筆不暈的特色,品質極佳,堪稱上品。


           陳嘉德的孫子看到阿公不停地進進出出忙碌著,好奇地也跟前跟後著,目不轉睛地盯著陳嘉德。陳俊天告訴我,他小時候也是像這樣跟在父親屁股後面四處看,對於父親在做的事情感到相當好奇。直到高中畢業後,才開始認真地向父親學習製墨。


           我提出心中的疑問:「關於墨條和硯台的搭配,是否一定要搭配好的硯台,才能發揮好墨的特色與價值?」


         陳俊天認真地告訴我:「其實文房四寶當中,最重要的在於墨,即使毛筆或硯台再好,如果使用一支相當差的墨條,書寫出來的效果還是很差。因為在磨墨時,主要消耗的是墨條,因此墨的重要性遠遠超過硯台,墨才是真正的關鍵,不好的墨就算搭配頂級的硯台使用,效果還是不好。」陳俊天指著手上一個用來製作彩龍墨的模具說:「這個模具是我父親特別的珍藏,至今已有六、七十年的歷史,在市面上根本買不到。」


           目前,大有製墨廠所生產的墨條,都是以相同的松煙原料所製成的松煙墨。陳俊天繼續解釋:「一般人以為松煙墨是黑色的,其實松煙墨真正的顏色是墨綠色,不懂的人以為顏色越黑越好,事實上它所呈現的色澤是墨綠色的。」他一邊解說,一邊指著自己右手掌心上,因為製墨所殘留的墨色痕跡。


           陳俊天指著工作台下方的模具表示,這些模具都有超過卅年的歷史,比他的年齡還要大,每一個模具都有它固定的重量,例如有 一兩 半的, 二兩 的、 二兩 三或 三兩 的。


           位於宜蘭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曾經提出向陳師傅收購模具的要求,因為現在已經找不到可以製作這些模具的雕刻師傅,製墨廠還是得靠這些模具繼續經營下去,只好婉拒了這個要求。也曾經有位古董收藏家,開價五百萬元,想要一次收購工作桌、所有的模具,以及用來壓製成形的壓軋椅,但為了傳承給後代,陳嘉德沒有答應出售,多年來僅賣過兩個原木模具,給官方典藏和一位收藏家。


           除了因為這些模具難以重新製作外,這些陪伴陳師傅多年的老工具,讓他有著許多無法割捨的特殊情感與回憶。眼前的烏心石木製台、木製壓軋椅和大大小小的墨條模具,還有那個擺在門口已有五十年歷史、用來搥打墨團的龍眼樹頭敲台,即使早已被敲出許多明顯的歲月凹痕,這些東西都是陳嘉德心目中無可替代的寶貝。


【好墨的條件】


           自古以來,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相當引以為傲的國粹,而被稱之為「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在古代更是文人雅士眼中值得特別珍藏的至寶。其中,質地精巧且具有香味的好墨,不僅能夠「墨分五彩」,盡情揮灑黑白之間的無窮奧秘,墨條所具有的獨特精美造型、款式、圖案與用料,更是讓許多騷人墨客忍不住再三把玩、愛不釋手。因此,墨不僅具有書寫的實用價值,而且還有高度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許多政商名流也都擁有珍藏墨條的習慣。


           有一位師大美術系畢業的朋友告訴我,好的墨條必須達到四項基本要求,分別是「輕、脆、亮、香」。墨條的質地要輕巧,不能有沉重的感覺;墨條互相敲打時,聲音要清脆而不沉;墨條沾水後要好磨,墨色黑亮豐潤而不黏稠;還有墨條本身散發出自然的香味,而不是令人感到作嘔的化學臭味。


           陳嘉德製作松煙墨的主要原料,是來自於德國松煙,這是陳師傅花了許多時間與精神研究,試了多種材料之後,最後才選定的主要原料。除了來自德國的松煙,還搭配來自法國麝香,以及美國牛皮膠,加上台灣依循古法製造的傳統技術,這獨一無二的松煙香墨,可以說是一項相當具有「國際化」特色的產品。


【製墨的過程】


        這時候,陳師傅的太太與鄰居來到工作室,加入我們討論製墨的行列,還帶來清涼解渴的青草茶,熱情地款待我們,偌大的工作室變得更加熱鬧。


           陳師傅解釋,製墨的第一步,首先是將原料松煙、麝香和牛皮膠放在一起,並且必須隨時攪拌,需要耗費四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將這些原料煮成墨團。


           剛煮好的墨團呈現如石頭般的硬塊,要將已經變成硬塊的墨團,再下去蒸軟,需費時卅分鐘至一小時,就像「炊饅頭」一樣。再經由「碾輾機」揉壓攪拌十五分鐘左右,讓墨團成軟塊狀。攪拌的同時還必須注意溫度的控制,避免因為墨團冷掉而導致原料硬化、結膠。


           揉壓的動作完成後,陳師傅將整個墨團裝入袋中,移至工作台。接著從袋中取出一小塊剛烘烤軟化的墨團,在正式搓揉墨團前,先將墨團放在龍眼樹頭製成的敲台上,以一把九台斤重的鐵槌打。聽陳師傅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將墨團內的氣泡給擠壓出來,讓材料均勻,沒有空隙。


           接著,在工作台下方放置炭火爐之後,陳師傅就開始今天的重頭戲---手工製墨。放置炭火爐,是為了防止墨團在搓揉成墨條的過程中變硬,藉由炭火的溫度來保持墨團的溫度,即可保持墨團的柔軟度而不結膠變硬。這是從明清時代傳承下來的傳統製墨方法。


           然後,將已經軟化並搥打均勻的墨團取出一小塊,放在工作台左側的秤上秤重,目的是為了要取固定斤兩的重量------一兩半,儘管已經累積了數十年的豐富經驗,陳師傅還是小心翼翼地控制每一支墨條的重量,不敢稍有差池。這時我才明白,儘管擁有一流的手上工夫,規格化的基本要求還是不可或缺。


           接著,陳師傅以極為熟練的技巧,開始用雙手對著工作台上的墨團又搓又揉,彷彿麵食師傅在揉麵時的動作一般,不斷地反覆搓揉著,動作細膩而流暢。他特別說明,揉墨團時必須雙手並用,因為僅用單手力量是不夠的,要用雙手搓揉,這樣力量才夠。陳師傅還提醒我,邊搓揉要邊用力壓,動作不可太慢或太輕,不然墨團內的膠質會讓墨團很快變硬,造成前功盡棄。看來,揉墨團和揉麵團有些許相似之處,差別在於墨團很快就會變硬,相較於麵團來說,更難以掌握。他還強調,搓揉墨條時有一個相當重要的要求:墨條的頭尾必須要「平大」,且長度剛好符合模具的長度,太短或太長都不行。


           此時,他突然停下手上的動作,回頭問我說:「看起來是不是緊簡單?」


       我搖搖頭苦笑:「不!看就知道緊困難,這一定要花很多時間才有辦法練成這樣吧!」


           他笑著表示:「要將墨條搓揉到頭尾一樣大,且長度剛好符合模具,至少需要經過三、五年的磨練。這不是用嘴巴講了就會,必須自己去體會。」


        說也神奇,一小塊墨團在他手上彷彿被馴服的野馬般, 三兩 下就成為一條粗細均勻的墨條,不但頭尾粗細均勻,墨條的長度也和模具的長度完全符合,令人嘖嘖稱奇。


           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我躍躍欲試,於是央求陳師傅讓我試試搓揉墨團的感覺,他爽快地欣然答應。沒想到手上的墨團竟不聽使喚,不管我如何賣力地搓揉,也無法將墨團揉到頭尾均勻,或者長度剛好符合模具的大小。他邊教我搓揉墨團邊告訴我,當初他學習搓揉墨條學了很久才像樣,因為揉出來的墨條要兩頭大小一致,不能一頭大一頭小,必須整個墨條粗細均勻,也不能太長或太短,放到模具壓製出來的墨條才會一致。 


           顯然眼前這位老師傅,已經累積了相當多年的豐富經驗,手上工夫才能如此爐火純青,讓人打從心底感到佩服。


           將揉好的墨條放置到模具之前,先用布沾了少許沙拉油塗抹在模具四周,陳師傅告訴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壓製好但未乾的墨條可以完整取下,不會黏附在模具上。通常只需要在每天剛開始使用模具時塗抹,尤其是夏天才需要,冬天則不必塗抹;因為天氣熱的時候,墨團內的膠比較黏,容易黏住模具,冬天就沒有這個困擾。


           將搓揉好的墨條放入模具壓緊後,就放在壓軋椅前方,陳師傅則坐在椅子後方,以槓桿原理加壓,讓模具內的墨條壓製成型。大約半小時後,再打開模具,將成型的墨條敲出。沒想到,剛壓製成型的墨條,竟然猶如橡皮糖一般柔軟有彈性,可任意彎曲,讓我大為驚奇。


           他進一步解釋,因為冬天製墨時墨條不會黏在模具上,大約五分鐘後就可以從模具取下;夏天時必須在模具內放置至少半小時以後才可取下。因為這樣的差異,冬天時的手工墨條產量,大約每天可以生產一百條,夏天的產量只有冬天的一半,難怪陳師傅要說:「夏天是甘苦做。」


           一兩半的墨條做完後,陳師傅接著做 三兩 重的墨條,他表示像這樣石榴木製成的木模具,有將近兩、三百支左右,其中少部分是當年師傅留給他的,大部分都是他後來向雕刻師傅特別訂作的。選用石榴木製作模具的原因,是因為石榴木的質地堅硬耐敲(將成形的墨條敲出),不會因為經年累月的敲打而產生裂痕。此外,石榴木模具不會因為墨條的取出,造成許多細小纖維的剝落。陳嘉德補充,每一副石榴木模具,如果妥善地使用,自己使用可以幾十年都沒有問題;如果是請工人來製墨,可能敲沒幾年就壞了。別小看這些不起眼的模具,每支模具在當時必須花費三萬多元,每一支模具所需要的形狀,墨條重量的多寡,必須先設定好,並且和做模具的師傅溝通好,才能做出心中想要的模具。以前幫陳師傅做模具的師傅,手工很細緻,因此做出來的墨條字體線條細緻而漂亮。模具師傅現在已經不做了,陳嘉德也曾請苗栗三義的木雕師傅製作模具,卻因為刻工不夠細緻而作罷,因此這些石榴木模具,在陳師傅心中是無可取代的寶貝。


           壓製成型的墨條經過剪刀進行修邊後,放置到專門用來陰乾墨條的架上米篩內,日後反覆翻面清洗刷亮,陰乾約一個月至四十天左右,再描金(上金漆)、繪圖,然後一支手工製作的墨條才算大功告成。


           陳師傅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從事貿易工作,家中製墨的工作有小兒子和女兒來幫忙。製作好的墨條,是由陳師傅的女兒負責描寫墨條上的金字,已經累積了十多年的經驗。陳師傅表示,寫金字需要特別練習和專注,細心地控制線條剛剛好,如果描寫時線條控制不好超出字框,這根墨條就算是「壞掉」了,沒有顧客會買。描寫金字的顏料,則是由三種物料混合而成,陳嘉德特別叮嚀我,這是專門的配方,千萬不可以報導出來。


           我可以理解他們的考量,擔心這獨門配方不小心洩露出去後,很快地就會被中國大陸的製墨工廠如法炮製。原本以為負責描金字的女兒應該是位寫書法的高手,沒想到陳師傅放聲大笑說:「全家人沒有一個人會寫書法。」這樣的反差實在難以想像,令人感到萬分驚訝。


訂貨專線:(02)2972-00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gfriedhe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