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篇
(1)概論
植物要施肥就好像人要吃飯一樣重要。
雖然植物會經由光合作用產生所需要的一些養分,
但畢竟只能維持其三餐溫飽,
如果不提供他一些額外的補給,恐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除此之外,肥料也能讓植物在更理想狀況下成長,
提昇其本身的抵抗能力,免除因為植株瘦弱導致
病蟲危害之不必要損失。

施肥是一種長期且持續的工作,
植物在發育過程會將介質土壤中的養分逐漸吸收使用,
因此當介質的養分逐漸被耗盡時,
植株就會開始出現營養不良的徵狀,
因此適時且適量的施肥便成為延續植物不斷成長的動力之一;
現代人往往由於工作忙碌,
對於所栽培的植物往往僅能做到澆水供其存活,
久而久之,原本美麗的植物一步一步走向衰敗的厄運,
對於一些生性堅韌的植物也許還能自幾自足,
但對於其他較為嬌弱的植物而言,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綜觀得知,施肥對於植物而言雖然不像澆水那樣來得迫切,
但日子一久,對於植物而言,其傷害確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對於有志栽種植物的愛好者而言,
施肥的技術都是一門必要且不可或缺的課程。

植物所需要素

在植物所需的要素當中大致有15種之多,
其中碳、氫、氧植物可以自行從空氣和水分化學合成,
剩下的部份需由介質土壤吸收獲得,約可分為三類:

1.主要素:
主要素以氮、磷、鉀為主,
為植物發育生長過程主要需求,
也是土壤中相對較缺乏的。

2.次要素:
鈣、硫、鎂。

3.微量要素:
其他需求較少之要素土壤含量多可滿足。

(2)施肥三主要元素

如上述所提到的氮、磷、鉀三種主要元素,
由於其重要性左右植物發育良莠之關鍵,
因而在此詳加分述如下:

1.氮:
構成植物葉片的主要成分,
主要構成植物的原生質(蛋白質),
可以促進葉片茂密濃綠。

{過多}:將導致莖枝徒長,
葉片過分壯碩濃密,
影響開花結果時間及品質。

{不足}:導致莖枝細弱、
葉片淡黃變小且容易掉落。

{時機}:幼苗至開花前,開花期以前需逐步減少用量。

2.磷:
主要以磷酸方式讓植物吸收,
為構成植物花、果主要元素,
主要用在細胞分裂及細胞核合成時。

{過多}:
將導致花果過盛,
莖枝若無力支撐恐有倒伏危機。

{不足}:
導致花朵果實少而小、
品質差且容易提前脫落。

{時機}:開花期以前用量需逐步增加。

3.鉀:
主要以氧化鉀形式讓植物吸收,
構成植物莖枝主要成分元素。

{過多}:
將導致枝節密集、節間距離縮短,
生長遲緩、葉片泛黃。

{不足}:
導致抵抗力差、抗寒、抗旱、抗病能力差。
較下端葉片易脫落,葉片容易皺摺緊縮。

{時機}:平均使用於植物的各個階段。


肥料的物理特性分類

1.粉末狀:直接將粉末狀的肥料散於介質之上,
或用挖洞埋質方式,這類肥料通常使用在露天之庭園苗圃,
由於平均分散於介質中,緩慢到達根部讓植物吸收,
因此效果溫和均勻,但生長停頓期無法停止其繼續釋出。
例如:骨粉、堆肥。

2.顆粒狀或棒狀:效果較長但速度較慢,
且釋放養分過分集中,且停肥亦不容易。例如:滋養棒。

3.稀釋型肥料: 最常用且速度最快的方式。
且一舉兩得施肥兼澆水,使用『少量多餐』
方式可嚴格控制所施肥量,且停頓期可立即停肥。
但此方式須持之以恆。

(3)施肥方式

植物要施肥就必須先瞭解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施肥
才能達到『賓主盡歡』的圓滿結果,
因此施肥的方式是施肥前必須知道的常識。
一般而言,施肥的方式可分以下幾種:

1.以『基肥』形式施肥
a.就是把肥料直接混合於土壤介質當中,
讓養分逐步釋放至植物根部的一種方式。

b.適用時機:初次種植、換盆、移植、季節性施肥。

c.適用肥料:以『緩效型』肥料為主,
例如堆肥、雞糞肥、魚骨粉、豆餅等有機肥。

d.使用方式:以一層土一層肥料方式,
切忌將肥料與根部直接接觸,以免肥傷。

e.其他注意事項:
對於多年生木本植物應以其樹冠投影為範圍,
於春、秋兩季埋入肥料。

2.以『追肥』形式施肥

a.於植物生長發育過程當中,追加施用的養分,稱做追肥。

b.使用時機:生長過程任何時機,
適時迅速提供植物所需之養分。

c.使用肥料:以『速效型』含有三要素之化學肥料為主,
例如花寶、液肥等。

d.其他注意事項:以『少量多餐』方式稀釋後施用;
避免直接澆灑於葉片或花朵上。

3.以『根外施肥』形式

a.利用稀釋的肥料直接噴灑於植物葉片,
由葉片直接吸收,能相當迅速補充養分。

b.適用肥料:無機速效型化學肥料。

c.注意事項

(1)必須相當稀薄以免肥傷。

(2)適合於清晨傍晚或陰天。

(3)切忌太陽高照時使用。

介質篇

所謂介質顧名思義就是植物憑藉賴以生長的基本物質,
由於是基本的物質,因此選擇上必須加以注意:
選擇介質時應把握幾個要點及原則,
首先必須確保介質本身的品質是否良好,
優良的介質由於本身製造的過程嚴謹,
經過消毒及滅菌的過程,因此不易滋生細菌,
且附著養分及水分的功能良好;
反之若是較差的介質,則往往其中已經引含大量的有害菌種,
甚至還可能藏有害蟲的卵,因此極易使植物本身遭受病蟲害,
由此可見選擇介質的基本功夫是馬虎不得的。

常用的栽培介質

1.土壤

所謂的土壤就是一般直接取自戶外的泥土,
或者是經由植物莖葉腐敗後所殘留之雜質所堆積而成的介質,
這種介質最大的好處就是取得容易且量多不需成本,
對一般大量種植且生性強健的植物而言是最適合的介質;
但其缺點是土壤本身良莠不齊,品質難以控制,
且常含有各類菌種甚至有害蟲類或卵隱藏其中,

因此極容易造成植株本身受到干擾或侵害進而導致生病或死亡,
因此若所栽培的植株極為珍貴,
則並不適合使用一般土壤為介質;
若仍必須使用的話,則必須事先處理,先篩選所需之土壤,
去除不必要之雜質後,
利用日光直接曝曬或灑入少量石灰,
將土壤適當消毒滅菌後即可使用。

2.泥炭土
泥炭土是園藝栽培介質當中最
為人熟知且最被廣泛使用的介質之一,
其原料主要採集自溫帶地區泥沼或濕地的蘚苔類及藻類植物,
利用其死亡後腐敗而堆積之纖維,
經過乾燥處理加工製造消毒殺菌而成,
台灣本地除了不產原料之外,成本上考量自製亦不見得划算,
因此主要仰賴進口,僅有少數較大型花農,
將進口原料自行加工處理使用。
泥炭土具備許多一般土壤所缺乏之優點,
主要是其乾淨、質輕、品質良好穩定,且其用途廣泛,
除了適合大部分植物種類使用,
且亦適合植物之各種生長階段使用;
但泥炭土也有一些缺點,例如首次使用之泥炭土不易吸水,
且當其完全乾燥時易形成硬塊,水分亦不易吸入,
此時可用手將其搓揉成較細之顆粒,
或將其浸泡水中以協助其充分吸水;
此外泥炭土由於質地輕,亦不適合栽種較高大型植物,
若能混合砂石或土壤增加其重量,可防止大型植株倒塌。

3.真珠石

真珠石為園藝栽培中常見之栽培介質,外型呈顆粒狀,
由於其顏色潔白且體質輕盈,像極了顆粒狀的保麗龍,
又像是皎潔的白雪,因此受到園藝栽培者的喜愛;
以其物理特性而言,排水透氣性較泥炭土佳,
因此常配合泥炭土使用;真珠石顆粒有大小之分,
至於使用的時機則視實際狀況需要而定,一般而言,
用來混合其他介質或需大量使用時,
採用顆粒較大之真珠石較能凸顯其物理特性,
同時也較不易流失;
若是用來栽培較精緻之園藝植物或盆栽時,
則可使用顆粒較小之真珠石,此外真珠石亦有裝飾作用,
於介質表層覆蓋上一層細真珠石,
不但可遮蓋顏色較不顯眼之介質,
此外亦較能阻絕蚊蟲入侵介質或避免肥料氣味散佈至空氣中,真可說是一舉數得。

4.蛭石

蛭石呈黃褐色,表面帶有金屬光澤,顆粒不大,
約 3~5公釐立方,質地輕盈,
是一種物理特性介於泥炭土及真珠石之間的栽培介質,
製造過程同樣經過消毒滅菌處理,因此使用上可放心,
常被用來作為混合泥炭土使用,透氣吸水力不差,
但顆粒較大且彼此黏著性不佳,因此無法有效固定植株,
且亦不適合播種時使用。

5.蛇木屑

蛇木屑是由蕨類(筆筒樹)的枝幹纖維老化乾燥後
製成的一種介質,蛇木屑本身為黑色的纖維狀細條,
經過加工製造及消毒後便成為塊狀或散狀的栽培介質,
這種介質物理特性像極了乾燥的泡麵,乾乾脆脆,
排水通風良好,只是不像泡麵會吸水膨脹進而軟化,
反之其耐用性甚佳,非常適合用來栽培蘭花或攀爬性植物,
但其缺點是養分不易附著,增加施肥的困難度。

6.水苔

水苔顧名思義就是將苔蘚類植物的纖維予以加工製造而成,
由於其吸水性良好像極了海綿體,
且其纖維狀物 理特性不易散開,
因此常與蛇木屑搭配使用來栽培蘭科植物,
以彌補蛇木屑養分不易附著、施肥不易的缺點;
此外,尤其適合用來將植株固定在較不平坦之處,
例如許多造景人士便常將蘭花種植在樹幹上,
此時以水苔及繩子將其固定是最適當不過的。

7.砂石

砂石一般取自河床或溪邊,或是建築使用剩餘之砂石,
取得上並不困難,其物理特性為質量重、吸收及排熱性佳、
排水力強。砂石顆粒有大小之分,通常顆粒較大者稱做砂石,較細者稱為沙土,
砂石(土)通常被用來作為特殊需要之用,例如耐旱型植物(花生、仙人掌)
栽種或是大型植物之固定。砂石(土)本身流失性強,因此施肥較為不易,
可利用少量多次或長效性肥料來克服。

8.其他  

如化學性人工材料、聚合物、發泡煉石等等,
有的是用來當作水耕植物的栽培介質,
有的是用來當作填充物,有的則純為了美觀而使用。

選用介質的標準

1.以用途來區分

1.1田園苗圃

一般田園苗圃由於所栽種之面積較大,
所以若是完全採用無菌之栽培介質,
可能需花費相當大的一筆經費,除非是經濟上能夠負擔,
否則基於成本效益之考量,一般多採用原始自然之土壤;
由於一般土壤黏性較大,經過澆水灌溉乾燥之後,
極容易形成硬塊,因此可將使用過之其他栽培介質,
如泥炭土、真珠石攪拌其中,
甚至可用部分砂石來降低土質黏性。

1.2盆栽

一般栽種入盆栽的植株通常較為嬌貴,
或者是栽培者刻意種來美化某些場合,
因此所採用之介質通常為乾淨之無菌介質,
如泥炭土、真珠石、蛭石、、等等;
混合比例則視植株種類不同而定,
較大型盆栽則可混入部分泥土或砂石,
以增加其重心強化其穩定度。

1.3水耕栽培

水耕栽培則多採用購自花市之專用水耕農具及介質栽種,
其中部分材料還相當昂貴,但使用上相當方便;
由於介質直接吸附培養液,因此也不需常澆水施肥;
此外,自家即能栽種,所需面積不大,
因此頗獲都市人的喜歡。

2.以植物特性區分

不同種類之植物所需要之生長環境不盡相同,
因此為了創造出有利於植株生長發育的環境,
必須依照其特性選擇所使用之栽培介質,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喜好栽種園藝植物的伙伴們,
如何先瞭解所欲種植之植物的特性,
再依據其特性慎選栽培介質,
就成為園藝入門的基本功夫,
以下列舉幾種植物提供讀者參考:

2.1常見之室外苗圃花卉,
如:千日紅、非洲鳳仙、百日草、向日葵、、等,
可於播種及假植時採用泥炭土、真珠石或蛭石等混合使用,
於成株定植時則可直接種植於泥土中。

2.2耐旱耐熱之植物,
如仙人掌或多肉植物則適合種在排水力佳之沙土中。

2.3耐水性佳的植物,如黃金葛、萬年青、
巴西鐵樹或部分食用葉菜類,可採用水耕型種植法。

2.4喜歡潮濕但根部卻又不耐水中浸泡的植物如蘭花,
則適合採用蛇木屑及水苔種植。

結論

總之可供選用的介質種類相當多,
而且其特性及用途皆不盡相同,
主要考慮之優先順序為:先以植物本身特性為主要依據,
再以種植環境、種植用途及數量等做參考,
最後再依據個人喜好或外表美觀等等因素選用。

除此之外,主要的取得途徑有:

1.花市:
例如台北市的內湖花市、永和市的河濱花市、
台中大里之國光花市、、等,
所販賣之介質通常分裝成小包出售,價格較高。

2.園藝花卉專賣店:
店面型之專賣店可能就位於社區之中,
採購較為方便,但種類較少,由於需分攤墊租費用,
所以價格亦不便宜。

3.花卉中心或批發集散地:
較大型之花卉中心通常位於郊區或田野,
例如陽明山就有不少花卉中心,
彰化田尾公路花園亦是由眾多大型花農所聚集而成,
這些地方多屬批發性質,但有些亦對一般遊客販售,
此處所購買之介質不僅種類多且價格低廉,
但常常因路途較遠需驅車前往,因此便利性較差。

4.郵購:
對於較高單價或不易取得之介質,如某些水耕專用介質,
可能以郵購方式購買,此種方式國外較常見,國內並不盛行。

5.自製:可以蒐集腐敗植物之殘留物自行製作,
但較為費工費時,除非是出自興趣,否則以台灣而言,
由於介質取得並不困難且價格亦低廉,因此自製並不划算。


光線篇(一)

適度的光線對於植物而言非常重要,
因為植物生長所需之養分主要來自於植株本身所蘊含之葉綠素,
經由光合作用產生養分,提供其生長發育之所需。

過多的光線或缺乏光線都會造成植物本身的傷害;
因此必須注意其所處環境之光線是否恰當,
至於究竟要多亮才稱得上適當,可以說是因植物特性不同而異,
在此就光線的來源、植物所需之光線強度以及光線對植物的影響逐一加以說明。

光線來源

1.自然光線

自然光線主要來自太陽的光線,
大部份的植物所需要的光線皆來自於太陽光,
由於太陽光線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季節的不同及天氣的變化,
因此無法以植物所需要的最適當強度來供應其所需,
栽培者必須配合植物特性,營造出適合植物生長的光線強度,
如此才能使植物在最佳的光合作用效率之下,提昇成長發育的速度。

2.人工照明

a.功能:由於自然光線的無法掌控,因此人工照明就顯得格外重要,
人工照明的功用有很多,有時是為了彌補自 然光線的不足,
或為了打破植物休眠狀態以促使其繼續生長,有時是為了裝飾美觀。

b.器材:一般人常以普通的熾熱燈泡照射植物,
以為如此一來,不但提供了光線亦提供了溫度,一舉兩得,
其實 這是錯誤的想法;由於熾熱燈泡會不斷發出高熱,
一不小心就會導致葉片枯萎、植株軟化,
因此最好是採用長型燈管,
可用日光燈或直接至花卉專賣中心購買植物專用照明燈,
園藝先進的歐美國家,類似的產品相當繁多。

c.方式:人工照明時將燈管直接置於植物上方垂直照射,
燈管後方可加裝反光型燈罩或錫箔紙,
植盆下方可鋪放白色鵝卵石(或白色小石子)以增加光線反射的使用效率。

d.距離:一般觀葉植物約距離光源30~50公分,
開花型的植物則需要較多的光線,距離約15~30公分,
仙人掌及多肉植物可放於較近之距離約15~20公分處。

e.光線測量:可以光度計來測量人工照明之光線強度,
通常夏季戶外之明亮處(非陽光直接照射)
每平方英尺約需要18~22 瓦的光線量,
依此視狀況遞增或遞減以滿足植物之所需。

f.觀察:使用照明一陣子後必須觀察其效果如何?
觀察重點以葉片是否枯焦?植株是否軟化下垂?
如果有此現象,表示距離太近必須加以調整,
如果葉片呈現顏色漸淡且植株有突長現象,則表示距離太遠了。

光線篇(二)

光線的需求

光線的需求由強而弱,依序可區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1.全日照

a.定義:植株一整天皆能接收日光的照明

b.地點:室外無遮陰處或靠南向之窗台
(因為太陽為東西向,因此置於南向可避免上午下午的困擾),
但夏季需予以適度遮光。

c.植物種類:適合多數開花植物,
例如:百日草、雞冠花、彩葉草、九重葛、馬纓丹、孤挺花、向日葵、薔薇、、等等。

2.半日照

a.定義:植株一整天當中部份時間能照射到日光

b.地點:設有遮光設備(例如:遮光網)
的戶外或東西向窗台或部份遮光之南向窗台。

c.植物種類:適合許多室內開花及觀葉植物,
例如:非洲菫、大岩桐、鳳仙花、虎尾蘭、聖誕紅、辣椒、小蝦花、變葉木、、等等。

3.明亮

a.定義:接近光線但卻不受日光直接照射。

b.地點:無日照之窗台或透明玻璃之室內窗戶邊
(靠窗約15公分內)或有遮棚之室外。

c.植物種類:適合許多觀葉及開花植物,
例如:觀賞鳳梨、椒草、網紋草、白鶴芋、鵝掌藤、仙客來、杜鵑花、、等等。

4.半遮陰

a.定義:光線強度中等,但肉眼仍感覺明顯清楚。

b.地點:戶外稀疏的樹蔭下或室內靠窗戶邊(靠窗約30公分以上)。

c.植物種類:不適合許多開花植物,但部份觀葉植物適合。
例如:長春藤、袖珍椰子、虎尾蘭、巴西鐵樹、網紋草、等等。

5.遮陰

a.定義:光線較微弱,但肉眼尚能區辨文字。

b.地點:戶外濃密樹林底下或距離窗戶甚遠(一公尺以上)
之室內或無窗戶之室內。

c.植物種類:不適合開花植物,少樹觀葉植物能適應。
例如:蕨類、網紋草、巴西鐵樹、萬年青、黃金葛、、等等。

6.陰暗

a.定義:幾乎無光線存在。

b.地點:暗房、洞穴、、等等。

c.植物種類:除少數菌類、蘚苔類植物、或發芽期植物
(例如:綠豆芽)之外,一般植物難以生存或成長。

光線篇(三)

照明之原則

1.切記多數植物所喜歡的是『長日照』而非『強日照』,
許多栽培初學者往往為了促使植株夜以繼日不斷的成長,
以快速享受開花結實的樂趣,因此不擇手段的施予強烈的光照,
不但白天任其曝曬於強烈陽光之下,連夜晚都以近距離方式加強人工照明,
最後往往加速植物的死亡;
其實若是迫不及待想讓所栽種的植株早點長大,
應該以較溫和方式讓植株接受較長時間且較柔和之光線,
如此較容易達到所欲之目標。

2.光線的補強:室內光線的補強除了人工燈管照明以外,
尚可將周遭環境或牆壁粉刷成白色,產生反射的效果,
以增加光線亮度並減少室內植物向窗口外彎的現象。

3.向光性的克服:多數置於窗台之室內植物常因向光性而造成莖向外彎的現象,
除了以上述方法克服之外,亦可以將植株換個方向生長,
以抵銷其彎曲的程度。

4.光線的誤判:人的視覺對於光線的敏感度是相當微弱的,
一般我們只感受到晴天、陰天的光線強弱及室內、室外的光線差異,
卻無法明顯察覺究竟所處環境的光線亮度為何;
舉例來說:你可能只知道曝曬於強光之下與透過紗網的光線同樣刺眼,
但你可知道兩者的光線強度可能相差一倍之多,
難怪人類需要藉助防曬油來防止皮膚被曬傷;

但對植物而言,光線卻攸關其生長存亡之計,
因此其發育的表徵就是最佳的光線指標。
為此,栽培者必須克服本身對光線先入為主的觀念,累積經驗,
必要時可藉助光度計,才不會因本身的誤判,遺害植物的生長。

5.光線的需求因植物特性而異:
一般而言,仙人掌及多肉植物所需要的光線最多且最強,
甚至連夏季的強烈日光都能適應;其次是花卉型植物,
需要足夠的光線才能長出美麗的花朵,可將其直接種於室外;
觀葉植物則需明亮的光線,但不需直射的日光,
其中以斑葉的植物需要較多的光線,
否則會導致發育不良甚至斑點淡化消失
(因為植物為了提供更多的養分,於葉片長出更多的葉綠素以行光合作用);
耐陰性植物、蕨類及蘚苔類植物則只需要少許的光線即可成長。

6.冬季休眠的主因:很多植物一到了冬季就會出現生長緩慢甚至停滯的現象,
此時枝葉不再翠綠甚至枯萎脫落,植株無法開花、、等等現象一一出現,
造成此種現象之原因除了溫度較低超出植物本身生長適合溫度之外,
另外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光照的時數減短了;
多數的植物每天需要超過12個小時以上的光線照明,
由於進入冬季以後,白天時間逐漸縮短夜晚時間隨之加長,
植物本身明顯感受到氣候之變化,因此降低本身新陳代謝的速率以求自衛,
這種冬眠的現象可以溫室空調及人工照明來解決。

7.隨季節變換調整擺放的位置:
例如本來夏天置於桌案前的植物可改將其擺在窗台,
原本夏日擺在遮陰處的植物可考慮加裝紗網置於光線底下;
但轉換的過程必須以漸進的方式進行,不可一下子讓其光線強度變化太大,
否則亦會造成適應不良甚至受到傷害。
此外若是將原本置於戶外或明亮處的植株移入室內觀賞,
則應該要注意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把他移回較明亮的地點,以免生長發育漸趨不良。

8.透明的玻璃及通風的紗網皆有阻光的效用:
雖然兩者看起來似乎對光線不構成什麼阻礙,但其實可遮掉光線也不少,
玻璃約可檔掉5%~10%的光線,紗網約可檔掉30%~50%左右。


溫度篇(一)

溫度是一種物理現象,科學上以多種客觀的尺度加以衡量,
產生各種不同之數據(例如:攝氏、華氏),
這種數據主要是作為我們參考之依據,但實際上並不是絕對的標準,
所有生物對氣候環境的感覺程度不儘相同,這種感覺主宰我們的舒適程度,
舉個例子來說,攝氏18度對某些人而言,是最舒服不過的溫度了,
但有些人卻覺得冷,攝氏30度時有些人或許已經滿頭大汗了,
有些人卻覺得沒有什麼,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
可能是由於個人體質的差異或者是環境的影響使然。

同樣這種現象亦存在植物身上,
寒帶植物、溫帶植物、熱帶植物各有其生長特性,所要求之溫度亦不儘相同,
例如個位數的攝氏溫度可能已經使得熱帶植物銷聲匿跡,
但確是寒帶植物要開始快活的時機,
而30度的溫度也許早就令寒帶植物枯萎下垂,但卻令熱帶植物為之雀躍。

因此這裡所要探討的溫度是一種『相對』現象而非絕對現象,
因為絕對的溫度數字對植物而言並不具太大意義,
反而是這樣的溫度之下會對植物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及影響。

其實若以統計學來加以歸類,
不難發現大部份的植物皆生活於攝氏15~25度之間,
僅有少數的植物生長適溫是超出這個範圍,
恰巧這種溫度跟人類最適的需求溫度相當接近,
因此植物才能跟人類如此接近且又如此密切的生存於同一個地球。

溫度篇(二)

各類植物之適溫

如前篇所述,各種植物皆有其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
本篇就要針對這個主題作進一步的介紹:

一、耐熱性植物:一般耐熱性植物生長於高溫多濕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通常植物可忍受較高的溫度,
一般溫度介於25~30度之間最為合適,部份時間超過30度,
例如中午前後,亦不至於造成傷害。
若環境之中濕度較低,則植物就無法承受過高溫度,
例如:焚風發生時,通常空氣又乾又熱,植物相當容易受傷枯萎。
相對而言,其耐寒性就顯得較差,
最低生長溫度不得低於15度,否則容易死亡。這類植物包括:
變葉木、彩葉芋、黛粉葉、孔雀草、、等等。

二、溫帶植物:溫帶植物的生長發育適溫約介於攝氏15~25度之間,
最低不得低於10度,最高不宜超過30度,大部份植物皆屬於這種類型,
尤其是一般園藝栽種之花卉,若能令其長時間處於這樣的溫度狀態之下,
其生長速度是頗為驚人的,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專業的園藝栽培者要建造溫室培養花卉,
因為溫室中不但可藉由各種輔助設備,調節溫度及濕度,
同時可藉著保持環境的穩定性,讓植物在最理想狀態下充分成長。
例如:秋海棠、彩葉草、小蝦花、鳳仙花、鵝掌藤、蕨類、、等等。

三、耐寒性植物:這類植物的生長適溫通常在20度以下,
最低不得低於5度,最高不宜超過25度,常見的耐寒性植物如:
吊蘭、虎耳草、月桂樹、嬰兒的眼淚、熊掌木、、等等。

四、其他類型植物:例如仙人掌及多肉型植物,
這些植物雖然跟熱帶型植物相同需要生長於較高之溫度之下,
但偏好的環境確是濕度低的乾熱環境,與濕度高的熱帶植物不同。
通常這類型植物可以忍受相當大的溫差級距,
不論是季節性的溫度變化或是晝夜的溫差狀況,
差上個幾十度對他們而言,皆是家常便飯,不但如此,
這樣的溫度型態還有助於他們的生長速度,
因此沙漠型氣候最適合這一類型植物。

溫度篇(三)

溫度管理不良之影響

特徵1.葉片枯萎、變黃、甚至掉落
原因1.溫度突然性的改變,例如寒流突然來襲,溫度驟降。

特徵2.較底層葉片出現褐化及枯萎掉落現象
原因2.溫度過高

特徵3.葉片捲曲,漸漸出現葉片枯黃掉落
原因3.溫度太低

特徵4.部份葉片出現細長狹小狀況
原因4.溫度過高

特徵5.花朵壽命縮短,出現凋零現象
原因5.溫度太高

特徵6.生長遲緩或停滯
原因6.溫度過高或過低

溫度管理

1.溫度管理基本原則是想辦法保持植物於生長期間的溫度穩定,
對於突如其來的溫度變化給予適時的調節,使其不至於遭受過分之衝擊。

2.春、秋季之管理:春、秋兩季氣溫屬於季節交替之過渡期間,
此時的溫度較為溫和,並不需要特別予以調節。

3.夏季之管理:台灣的夏季氣溫通常偏高,常超過攝氏30度,
因此許多植物皆出現適應不良之症狀,此時可採取幾種方法:

a.將其放置陰涼通風處。

b.將其移入空調室內:
注意光線是否充足。

c.利用灑水降溫:
注意排水良好,以免根部腐爛;切莫於於烈日下灑水,
否則植物易受灼傷。

4.冬季之管理:
冬季寒流來襲,氣溫出現15度以下時,
宜特別注意保暖;此時可採取幾中方法:

a.移入溫室:最為理想的方式,
不但可避免寒風霜害,同時亦可使植物於近似戶外方式生長;
但須考量空間、金錢等因素。

b.移入室內:短暫的遮蔽寒害以此種方式較為方便。

c.鋪設稻草:防止介質結霜。

d.架設防寒裝置:以竹架搭起拱型裝置,外表裹被透明塑膠。


澆水篇(一)

水對所有的生物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
動物如此,植物亦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人可以數天不進食,但卻無法數天不喝水,
這種現象同樣存在植物中,可見水對生物而言遠比養分來得重要,
因此如何正確且適當的澆水,便成為園藝栽培者不可或缺的一門基本常識。

<以橡膠軟管直接澆水>

許多人以為澆水不過就是把水倒給植物這麼簡單,其實說來也沒錯,
但澆在那裡?什麼時候澆?多久澆一次?你知道嗎?
而且每種植物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性,有的需要較多水分,有的則必須加以節制,
因此對於所有的植物並無法一視同仁看待;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仙人掌是屬於乾燥型植物,需要極少的水分,
然而浮萍卻是一生當中都生長在水中,無法離開水面而生活,
若是把兩者的環境互換,相信都難逃死亡的厄運。

水的來源、種類與品質

1.自來水

最容易取得的來源。尤其對於一般位於都市地區的栽培者而言,
自來水是最方便不過的一種來源,且水質長期處於一種穩定可靠的狀態,
較不用擔心有匱乏的狀態。

但使用自來水來灌溉,需有成本考量意識,
小面積或盆栽型栽種相當適合使用自來水,
但對於大面積田園栽種則不適合全部採用自來水來灌溉,
此時可收集日常生活使用過的自來水加以重複使用,
不但符合環保概念又節省成本,可謂一舉兩得。
此外自來水由於本身都經過加氯消毒過程,
最好事先以容器將自來水儲存起來隔天再使用,
不但可以使水中的氯消散,同時亦可讓水溫趨近於室溫,較適合植物使用。

2.雨水

雨水的蒐集對現代人而言實為不易,
除了要未雨綢繆事先準備空桶置於室外,
同時還要觀察老天的臉色,因此取得來源相當不穩定,除非是有心人特意收集,
否則最好不要將其視為主要灌溉來源,否則可能常常會望天興嘆。
況且就處於亞熱帶地區的台灣而言,病菌蚊蠅相當容易於死水中滋生繁殖,
尤其是近來令人聞之色變的登革熱,
其主要幼蟲的繁殖途徑皆是以堆積的死水為場所,
因此對於收集的雨水必須加以注意,一旦收集完畢後就必須馬上使用,
否則不但水質會變差,且亦容易滋生菌蟲。

此外由於工業排放廢氣日益嚴重,因此許多地區的雨水有偏酸的特性,
亦不適合植物使用。
總之,以雨水來灌溉所要考慮的因素相當多,因此並不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3.河水

對於居住河邊的人而言,以河水灌溉是一種既免費且又方便的方式,
河水主要的來源為雨水,因此其性質屬於軟質水,一般植物皆能接受。
唯河水的品質無法控制,且現今主要開發中的工業國家其河川多已遭污染,
因此其中可能含有多種污染物質,且由於所經區域廣闊,
因此水中可能還蘊藏各種有害細菌或蟲害,對嬌貴的園藝植物而言,
構成相當的威脅。
因此河水較適合用於大面積露天田園栽種用水,較不適合園藝作物用水。

4.地下水

主要來源為水井或直接以馬達抽取地下水居多。
地下水多半屬於含有礦物質的硬水,由於水中含礦物及化學物質豐富,
因此當水分蒸散或經植物吸收後,常容易殘存部份化學物質結晶於介質上,
其中最常見的便是石灰質,
很多栽培者常發現介質或盆子邊緣沈積一層白色物質,
這主要是由於所灌溉的水質中蘊藏有高單位石灰質,
這種物質對於部份植物的生長並不適合,例如杜鵑花便不喜歡這類物質。

澆水篇(二)

植物的分類

1.耐旱型植物

此類型植物所需的水分極少,栽種此類植物時介質大部份時間是保持乾燥的,
且介質即使澆水後亦能迅速恢復乾燥狀態,例如仙人掌及多肉植物。
此類型植物春、夏、秋三季時可視為乾濕交替型植物照顧,
但冬季休眠期則介質幾乎保持完全乾燥狀態。

2.乾、濕交替型植物

此類植物所需水分較前者稍多,通常澆水時需將介質澆透,
但不須時時保持介質於濕潤狀態,
春至秋季只須待表層介質恢復乾燥後再澆水即可,
冬季甚至可待其介質下約1公分乾燥後再行澆水。
例如多數的觀葉植物屬於此種類型。

3.半濕潤型植物

半濕潤型植物所需水分較多些,通常春至秋季需時常澆水保持介質濕度,
但亦不可使介質的水分處於過分飽和狀態,否則根易腐爛。
冬季則待表層土乾燥後再行澆水即可。開花型植物大多屬於此種類型。

4.全潮濕型

此種植物於澆水時需將其介質完全滲透,
此外還須時時保持介質處於潮濕狀態。此類植物並不多見,例如昌蒲。

5.浸泡型植物

根部需長期浸泡於水中,而莖葉主體則露出水面生長,
例如荷花,布袋蓮、、等。

6.水生植物

植株全部生長於水面之下,例如水草及海中植物。

澆水的時機及頻率

1.季節因素

一般而言夏季是大多植物生長壯盛的季節,
由於氣溫高且水分代謝蒸發快,因此所需要的水分也較多。

冬季則許多植物皆處於休眠狀態,因此所需要水分就特別少。
春秋兩季則介於平均值之間。但光是季節的考慮還不夠,
必須配合上述之植物特性一併考量。
大多數植物冬天可以『週』來作為澆水間隔的單位;
但夏天則需以天來計算,甚至以『小時』來計算。

2.氣候因素

同樣的季節裡還需考慮當時氣候的因素,
對於豔陽高照的天氣自然不能與陰雨綿綿的日子相提並論,
對於氣壓高、氣溫高、陽光照射強烈的天氣,必須提高澆水次數;
但對於陰雨天、低氣壓、或低氣溫則需相對減少澆水頻率。

3.植物特性

依上述植物特性及喜好水的程度調整澆水頻率,
此外,一般而言闊葉較針葉需更常澆水;薄葉較厚葉更需澆水、、等。

4.一天當中的澆水時機

即使是一天當中也需注意澆水的時機,
一般而言清晨與傍晚是最適合澆水的兩個時機,
由於這些時間最符合植物的生理時鐘,因此對植物吸收最有幫助。
除此之外,由於中午及下午時間太陽容易照射植物,
若有水分於植株上亦形成聚光作用,造成植株灼傷。

5.特殊時候的澆水

例如換盆以後、加入新的介質後、移植後、播種後、扦插後、、等等特殊時機
都最好能馬上澆水,以緩和植株環境變化所帶來的衝擊。

6.種植的環境

a.戶外比室內更需經常澆水

b.小盆栽比大盆栽更需經常澆水

c.陶瓷容器比塑膠盆更需經常澆水

d.通風處比密閉處更需經常澆水

澆水篇(三)

澆水的方式

1.灌溉澆灑方式

a.時機:適合大多數植物使用,此種方式採直接將水分灌溉在介質上,
所需時間短。

b.優點:直接、快速、簡便且對於部份被灰塵沈積的葉片可一併清洗乾淨。

c.缺點

c-1.對於較乾硬之介質無法充分澆透

c-2.時常會澆灑在莖葉或花朵上,
對於部份莖葉不喜歡潮濕的植物可能造成損害,且可能因此 縮短花的壽命。

d.注意

d-1.澆水後需將盆子下方水盤之多餘積水倒掉,以保持下方排水孔空氣通暢

d-2.若盆子下方無排水孔,則亦需傾斜盆子將積水倒掉

2.浸泡方式

a.時機
a-1.適合乾硬或結塊之介質使用

a-2.適合半濕潤及全潮濕型植物使用,但前者於浸泡後需將水盆移開,
以免根部長期浸泡腐爛

a-3.適合莖葉害怕水分淤積的植物,例如大岩桐、非洲菫等

b.優點
b-1.可將介質充分浸濕

b-2.對於需長期保持濕潤的植物而言,
可以此方法省去澆水的麻煩

c.缺點
c-1.需較長時間

c-2.介質可能流失

植物的特徵

1.水分過多時

a.葉片下垂、軟化,甚至腐爛

b.葉片捲曲、黃化,葉稍末端枯褐

c.葉片壽命不持久,嫩葉未完全長成即提前枯萎

d.花朵易軟化或黑死,壽命減短

e.根部腐敗潰爛

2.水分缺乏時

a.整棵植株軟化下垂,甚至枯萎死亡

b.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

c.花瓣易凋落

d.較老葉片開始加速掉落,最後連新芽亦無法生長

e.由較下層之葉片逐漸軟化、枯死、掉落

 
澆水篇(四)

澆水的工具 (A)

一、自動灑水器

1.使用時機

a.大面積灌溉

b.欠缺人工管理的花卉中心苗圃

c.公用綠化地

d.特殊地形需要(坡地)

2.種類

a.開關型:以開關閥控制灑水器的使用,需有人工啟動其開關

b.定時型:較先進之灑水器,可完全自動化,依設定時間自動灑水關水

3.優點

a.澆灑區域皆能平均接受灌溉

b.節省人力成本

c.可因應特殊地形需要(如高斜坡地)

4.缺點

a.器具成本較其他高

b.置於室外易受破壞機率高

二、水管

1.軟質水管:一般而言,人工的澆水方式當中,
軟質的塑膠水管最適合用來灌溉中區域面積的花園苗圃,
以軟質水管加裝於水龍頭上,不但彈性增加了可澆灌的距離及區域,
同時又能隨個人喜好調整,因此成為最普遍的戶外種植澆水方式之一。

a.優點:彈性佳、伸縮性強、調整容易且可視距離長短需要予以調配,
較能搭配個人喜好方式澆水。

b.缺點

b-1.澆水過程需以人工方式控制較為費時,
但亦可採用類似硬質水管的澆水方式,
將軟質水管移至定點後直接放置澆水,克服此一缺點。

b-2.彈性疲乏:軟質水管使用一段期間可能產生彈性疲乏,
導致接水龍頭處易掉落,此時可以某種簡易的夾緊器具固定
(例如鐵絲或市面上販售的圓形固定夾);
若水管破損漏水嚴重,就需考慮予以汰換。

2.硬質水管:除非是所欲灌溉的區域固定且範圍面積不大,
否則一般少採用硬質水管來澆水,硬質水管僅能安置於定點位置,
於末端需加裝控制開關閥,需要澆水時予以打開即可,
基本上可視為一般水管的延長。

a.優點

a-1.只需於開關時注意,澆水期間不需人工處理,較為方便。

a-2.水管耐用性較佳、壽命較長。

b.缺點

b-1.距離受限

b-2.乾濕不平均

澆水的工具 (B)

三、澆壺

1.使用時機

a.小面積澆水。

b.較精緻或嬌貴的園藝植物:可依植物需要方式澆水避免花或莖葉腐爛。

c.室內植物:澆水時須注意於盆子底下放置盛水淺盤,
以防止過多水分由下方排氣孔流出。

2.種類

a.壺大濾口型:可用於小型花園及大型盆栽灌溉用,
但由於口部直徑較大常以小孔蓋住,因此極易阻塞。

b.壺小細嘴型:適合小型盆栽及室內植物澆水用,
壺嘴細小無蓋可直將鑽入植株葉冠靠近根部介質,相當方便。

3.優點

a.較可依照植物及個人需要澆水

b.較不會浪費過多的水

4.缺點

a.大面積澆水時相當麻煩。

b.澆壺頸部及嘴口較易因異物阻塞

四、噴霧器

1.使用時機:保持植物所需濕度(例如蕨類植物)或細部清洗植株表面時

2.種類

a.一般噴霧器:必須以手力一直加壓將水珠噴出,
優點是可隨喜好壓多少噴多少

b.加壓噴霧器:可將空氣壓力打入瓶內,帶開關打開後,
就會將細小水珠由噴嘴不斷噴出,
此種噴霧器價格較一般噴霧器高,但較省力

3.優點:可依特殊需要提供植物所需濕度及細部清理

4.缺點:費力麻煩

五、其他器皿

視個人喜好收集不同容器,或將廢棄不用之空瓶罐加以利用,
不但可澆水、兼具環保概念又省錢,一舉數得。

其他澆水常識

1.澆水的原則是彈性而靈活的,絕對沒有所謂不變的定律,
掌握大原則(植物特性、季節因素、、等  等)是關鍵因素,
但最佳的方式則是細心的觀察,唯有用心去體會植物的需求,
觀察其生長之變化,才能洞悉其最佳之澆水方式。

2.盆栽型植物若於澆水時水分迅速由底部流出,
表示介質與盆子間出現較大縫隙,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

a.介質因長期澆水而流失:此時必須補充新的介質於盆子週邊,
將空隙填補起來。若起因為盆底空隙過大所導致,
則可先將植株連原先介質一起取出,另以較大顆粒之介質填補於盆子底部,
或乾脆更換底部孔隙較小之盆子。
處理完之後重新澆水使其新的介質與原有介質集結在一起。

b.介質乾燥後集結導致體積縮小:
因水分蒸發或排除後導致介質集結體積變小,此時可準備盛水之器皿,
將整盆植株浸漬入水中,讓水分經由底部排水孔逐漸滲透入盆內介質中,
注意盆外水位高度不宜超過盆子高度,
否則將導致盆內介質流失於器皿之水中,徒增處理之困擾。

3.若介質本身乾燥後集結成塊,進而產生排水現象,則水分無法滲入其中,
連帶使得根部無法吸取水分,此時澆再多的水也徒勞無功,
最好先以小剷子將介質剷鬆,若害怕因此傷到根部,
可以手將結塊之介質分解成較小顆粒,以恢復其物理特性,再重新澆水即可。
若其集結程度較嚴重仍無法使其水分滲入,可考慮採取如 2-b 的方式處理。

4.根部腐爛的主因是由於介質當中的空隙過度被水分佔據,
且佔據的時間過久,導致根部無法正常呼吸,因而腐敗壞死。
由於根部壞死之後,培養者往往不易迅速察覺,因此往往延誤矯正的時機,
進而導致同樣的錯誤繼續發生,最後便會反映在莖葉及花朵上,
導致一些徵狀出現,此時再加以搶救往往為時已晚。

5.最好的澆水態度為事前先充分瞭解所欲種植植物的特性,
然後依照環境、季節及不同的時機,施予適當的澆水,
這樣不但能防止遺憾的發生,同時能幫助植物於最佳狀況下生長,
才能達到預期的成果。

以下是幾種常見花卉購買原則

★觀葉植物
觀葉植物主要分為木本觀葉、草本觀葉、
吊盆類及蕨類植物等,因為葉片之葉型、葉斑、
色澤都是觀葉植物觀賞上的重點,所以選購時,
除了整株看起來青翠健壯,葉片上有無斑點、
黃化、病蟲害,枝葉茂盛與否,都需留意。

★玫瑰類
首先先選枝葉直挺、花朵無彎折現象的;
花瓣要厚實,花苞部位則紮實、有彈性、
且只開2、3分,而葉片部分最好平坦、鮮綠有光澤。

★百合類
百合種類繁多,花莖上的花朵數有單朵、雙朵、
多朵之分,選購多朵時,最好已有1-2朵開放,
其餘的花苞充實飽滿;枝葉色澤鮮不鮮綠,
也是健康的指標。

★蝴蝶蘭
選擇花梗挺直,花序整齊、無下垂或缺花情形者,
健康的蝴蝶蘭花瓣較厚挺、
較紮密,每支花上有6-8朵蓓蕾約4-5朵開放,
即使未開的花苞,也顯得飽滿、有彈性;
而花型則圓滿,無內捲、反轉、褪色、
透明或折損等現象。

總之,選花卉盆栽時,花型、葉色、枝幹..都能透露健康的程度,
多一份仔細就很可能多一份栽植成功的樂趣

陽台依其方位之不同所面臨之光照、風向等環境因子,有相當差異,
不同方位之陽台其適用植物亦有所不同。

此外,樓層的高低也會影響風速的大小,
一般樓層愈高,風力愈強,最好有擋風設施或
選一些耐風植物如長壽花、虎尾蘭、武竹、九重葛、
六月雪、沙漠玫瑰等。

東向陽台:
上午有三、 四小時直射光照,
下午後光照較 差但仍算明亮,可種中性或稍耐蔭植物,
如四季海棠、非洲鳳仙花、鵝掌藤、斑葉垂榕、
彩葉草、長春藤等。

西向陽台:
下午有三、四小時直射光照,
此時光線強烈、溫度又高,入夜後溫度又遽增,
夏日宜選擇陽性而耐熱植物,如武竹、日日春、
松葉牡丹、鑲邊虎尾蘭等。

南向陽台:
光線最充足,全日皆有直射光照,
可種陽性植物,如黃椰子、九重葛、馬纓丹、杜鵑、
變葉木、聖誕紅、使君子、武竹、美女纓、
馬齒牡丹、矮牽牛等。

北向陽台:
陽光不易照射到,日照最微弱,
冬日又有寒風吹襲,宜選擇耐蔭或抗風植物,
如蔓綠絨、觀音棕竹、黃金葛、垂榕、星點木、
粗肋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gfriedhe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