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的成因


○原發性


1.局部性


2.全身性:常見於停經後婦女


○續發性


1.鈣質過度堆積:如軟骨鈣質沉著病,假性痛風


2.內分泌疾患:甲狀腺亢進或低下


3.感染性或發炎性疾病:如萊特式症侯群(Reiters syndrome)


4.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等


5.神經性疾患:神經性關節病(俠客氏關節Charcots joint


6.外傷


7.肥胖


膝關節炎的危險因子


 






















危險因子



相關研究及說明



年齡



大於65歲的族群,約80%X光片可鑑別出的骨關節炎。


但在80歲左右,男女性別不管盛行率與發生率都稍微會減少。



肥胖



過重的病患容易發生進行性的骨關節炎。



骨密度



骨質密度與骨關節炎發生率成反比。



遺傳



有骨關節炎雙親的孩子容易早發,對雙胞胎骨關節炎的研究顯示有基因遺傳可能性。



性別



50歲前,男性發生率與盛行率均較女性高;50歲之後是女多於男。



 



膝關節炎的臨床症狀


1.局部的按壓疼痛


2.關節變形


3.關節腫脹發熱感


4.關節活動時有響聲


5.關節周圍的肌肉痛痙攣,萎縮或無力


6.關節活動度減少合併有疼痛感


 


膝關節炎的復健原則


1.擺位與姿勢


2.治療性運動:膝關節穩定肌群的強化運動


3.物理儀器治療:短波,干擾波,經皮電刺激(TENS


4.輔具與護木:膝蓋護套


5.藥物治療:葡萄糖胺,玻尿酸,軟骨素…等。


6.手術治療


 


膝關節穩定肌肉群


1.前方:股四頭肌群


2.後方:腿後肌群(hamstring muscles)


3.半腱肌(semitendinosus muscle)


4.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muscle)


5.股二頭肌長端(biceps femoris, long head)


6.股二頭肌短端(biceps femoris, short head)


7.內側:縫匠肌(Satorius),股薄肌(Gracilis)


8.外側:外張力筋膜


 


膝關節炎的鑑別診斷


○內科疾病


1.痛風關節炎(尿酸堆積)/假性痛風(偏磷酸鹽類堆積)


2.糖尿病


3.神經性關節病(俠客氏關節Charcots joint


4.骨質疏鬆


○骨骼肌肉系統


1.肌肉的轉位痛(肌筋膜疼痛症侯群)


2.肌腱韌帶的損傷


3.滑囊炎


4.軟骨(臏骨,半月狀軟骨)的損傷


○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


複雜局部疼痛症侯群(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在用藥之前


1.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可能影響胃,肝,腎功能。


2.醋氨酚(Acetaminophen)可能有肝毒性。


3.葡萄糖胺與軟骨素可能有胃腸不適之副作用。


4.動物研究顯示,葡萄糖胺可能增高血糖濃度。


5.膝關節內注射類固醇或玻尿酸需注意有無局部感染的危險。


 


腿部痛痙攣(腳抽筋)


1.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可能影響胃,肝,腎功能。


2.醋氨酚(Acetaminophen)可能有肝毒性。


3.葡萄糖胺與軟骨素可能有胃腸不適之副作用。


4.動物研究顯示,葡萄糖胺可能增高血糖濃度。


5.膝關節內注射類固醇或玻尿酸需注意有無局部感染的危險。


 


累腿症侯群(不寧腿症侯群)


1.因各種腿部的不適感使人想要一直動腳。


2.症狀: 如螞蟻爬,疼痛如電擊針刺感,麻木沈重牽拉的感覺。


3.活動之後會改善,夜間或休息時變嚴重。


4.因其特性,此症病患有『夜行者』(Nightwalkers)之稱。


 


常見的鑑別診斷


1.痛痙攣


2.肌筋膜疼痛症侯群


3.腰薦椎神經根病變


4.運動神經元疾病


5.周邊閉塞性動脈硬化症


 


會引起抽筋加劇的狀況


1.鐵質缺乏


2.葉酸補充不足


3.鎂離子不足


4.糖尿病,甲狀腺疾病


5.懷孕狀況


6.靜脈曲張


7.神經或肌肉的初步受傷


 


會引起抽筋加劇的藥物


1.碳酸類飲料


2.制酸劑(如胃散,胃藥等)


3.止吐劑(多巴胺類)


4.抗組織胺類藥物(抗過敏類藥物)


5.抗憂鬱劑與抗痙攣藥物


6反彈效應:安眠藥突然停藥引起


 


作者:許宏志


書名:酸痛復健全書


出處:酸痛復健全書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本文已獲得授權同意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gfriedhe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